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腐敗陷阱

新興市場普遍存在著積壓的消費需求、廉價的勞動力和較為寬鬆的法規等利好營商的條件,確實是賺錢的好地方。但在這光鮮的表面之下,卻暗藏著腐敗的一面,即使是最老練謹慎的商人有時也防不勝防而掉進陷阱。該怎麼辦呢?
“莫斯科充滿著常理難以釋解的官僚主義,朝令夕改,政策多變。當你跟有關當局辦理一些手續時,一旦負責旳官員下台,規矩就會改變,你又得重新來過,最少是退後兩步。不過,你如果能堅持不懈,最終還是能辦妥的。"在莫斯科街頭售賣熱湯的加拿大商人亞歷克斯.斯列芬分享他的經驗。三年前,他想到了在莫斯科街頭經營外賣熱湯的念頭,於是與幾名投資者合資,終於設法在去年4月份開了第一個街頭販賣亭。他非常了解莫斯科,對於在俄羅斯做生意的規矩也深有體會,稱之為“腐敗蔓生效應”。
“深層次的建制性腐敗往往會影響比我們的規模更大的商業運作。腐敗導致效率極度低下,監管機關缺乏遠見,造成一種普遍的玩忽風氣。偶爾應付小貪官還是小事,最大的問題是小企業得不到任何援助以支持其起動和生存。”
亞歷克斯是精明的生意人。他看到俄羅斯的商機,但對於在俄羅斯經商所面對的風險,他如履薄冰,不敢掉以輕心。腐敗監督機構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把俄羅斯評為全球最腐敗的國家之一,只給予2.1分,而滿分為10。相對比,加拿大的得分為8.9分,是最廉潔的國家之一。
貪污非俄羅斯獨有
當然,貪污惡習非俄羅斯獨有,中國和印度也深受其害。那麼是什麼因素使一個國家廉潔自律而其它國家卻做不到呢?貪污和受賄的一般定義是濫用公職或權力以謀取私利。但其實它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對於每一個腐敗官員要求賄賂,對應的是一間企業或投資者願意支付賄賂以便把事情辦妥。許多人認為,一些個人投資者和企業運用他們的巨額賄賂基金去達成他們的目標,因而形成一個賄賂“供應鏈”,這加劇了腐敗問題。而來自西方國家的一些企業也涉及賄賂活動,也乾淨不了多少。
INSEAD商業道德與社會責任講座教授克雷格.史密斯( N. Craig Smith)列舉了西門子(Siemens)的例子。過去多年間,這間德國工業和工程業巨企一直向外國官員支付賄賂。這一做法當時並不違反德國的法律,並被視為經營成本的一部分。
“這間公司實際上是沿襲過往的做法,而沒有意識到經合組織(OECD)所通過的反賄賂公約和一些新法例適用於德國公司。而在過往,賄賂外國官員的成本是可以享受課稅減免的。” 由於該OECD公約的通過,西門子在2008年被罰款多達50億歐元。這宗醜聞損害了西門子的聲譽和業務,令其50名高管丟了飯碗。
西門子已端正其行為並吸取了教訓。俄羅斯也朝相同的方向進步。該國正在採取措施,冀望成為OECD反賄賂公約的成員。該公約要求籤約國禁止外資企業向當地政府官員行賄,以杜絕國際商業交易中的行賄行為。簽約國受到其它成員的定期檢視,以確保各成員國製定和執行相關的反賄賂法規。此等目標和協議無疑是值得讚賞的,但從俄羅斯的過往記錄來看,他們真的可以做到嗎?
腐敗能否受控制?
INSEAD的道格拉斯.韋伯Douglas Webber ) 教授對此不無疑慮。身為政治學專家的韋伯認為:“兩項因素將使此等協議在俄羅斯難以取得成效。其一是俄羅斯經濟極為倚重自然資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而國家支配著自然資源分配;另一因素是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活動。”
無論是以送禮、回扣、佣金或其它形式提供,賄賂這種做法自古已經存在,幾乎植根於每一個社會和文化。 “我在調研這個問題時偶然中遇到了任教於英國某大學的一名印度裔哲學講師,他對於自己深入了解印度感到非常自豪。跟他談話不到幾分鐘,他便列舉了自己連串的親身經歷,諸如回家鄉過海關和在機場排各種各樣的隊時,想要便捷省時,無不需要繳付'非正式費用'"。
這些所謂的“非正式費用"的聚合效應足以損害國家經濟。以遏制非​​法資金跨境流動為己任的「全球金融誠信組織(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估計,每年有超過160億美元的贓款流出印度。普通印度人可能不知道確切的數字,但他們都非常清楚知道這種事情存在。去年,印度電信部門揭發的一連串貪污醜聞,以及新德里聯邦運動會爆出的作弊醜聞,激怒了成千上萬印度人,特別是那些從印度的經濟繁榮中受益的人。他們把自己的挫折感轉化成對反腐敗社會活動家安娜.哈莎爾(Anna Hazare)的支持,後者正在推動政府委任一位反腐敗專員,賦予其權力調查社會和政府各階層的腐敗行為。
正面迴響
這項運動受到了海外印度裔專業人士的熱烈響應,當中包括在北美事業如日中天的IT專家巴雲.達拉爾(Bhavin Dalal)。達拉爾二十出頭的時候以專業人士的身份離開印度外闖,現在年近四十的他回國見證了自己祖國的巨大變化。
“早在掙脫英國獨立之前,腐敗現像已在印度盛行。這源於社會經濟及文化原因,並打著諸如宗教、愛國主義或大眾利益等各種幌子進行。自我成長時期和出道初期以來,印度發生了很多變化,譬如識字率已經由那時的不到30%大幅提高到現今的75%左右。雖然腐敗仍處處可見,但一些社會人士已經開始公開地抵制此一陋習。"
史密斯教授也看到了一線希望,指出印度大企業集團塔塔(Tata)的董事長拉坦.塔塔(Ratan N. Tata)承認公司因為拒絕行賄而失去了一些大合約。儘管如此,塔塔仍然是賺大錢的企業。
“有些公司已經成功抵制賄賂這一陋習,譬如印度的塔塔集團因拒絕支付賄賂而贏得了聲譽。它因拒付賄賂而付出了頗大的代價。”
腐敗對全球經濟造成的確切損失難以計算,因為賄賂行為本質上是非常隱蔽的,而且牽涉到社會各階層。
記者米莎.格蘭尼(Misha Glenny)花了多年時間調查1989年蘇聯解體後世界各地社會的黑暗面和全球地下經濟狀況。結果,他發現:一個新興行業已經誕生—為新興商人提供保護服務;同時,在東歐和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隨著當地經濟出現急速轉型,合法生意和非法生意之間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法律灰色地帶。 “事實上,中國和東亞地區出現盜用美國、歐洲和日本知識產權的大量偽造產品......這是全球幾大經濟體之間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為撰寫其最新著作《超級黑幫:揭秘全球地下經濟》 (McMafia: A Journey Through the Global Criminal Underworld),格蘭尼訪問了許多律師、犯罪分子、幫派人物、警察、企業家、政府官員和來自全球各地的記者。他的結論是:要把腐敗和有組織犯罪活動清晰地區分開來是不可能的。腐敗是一個巨大的的產業......我也必須花很大的篇幅在離岸銀行業務運作方面,因為儘管合法世界給予離岸銀行業務部門幾乎神聖的尊重,各國政府必須明白,這可是洗黑錢活動的一個便捷平台。
許多國際組織和政府機構試圖拆解這個迷宮,但仍然沒有重大進展。 「2010年全球腐敗晴雨表」的調查結果令人沮喪。
在全球範圍內,每10人中有6人認為腐敗現像在過去三年有所增加;每4人中有1人承認在過去的一年曾經行賄。該項調查訪問了86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91000人。西歐和北美人士對腐敗現象的觀感最為負面,當地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認為過去三年腐敗現像有所增加。
腐敗與人道救援
全球金融危機是誘發腐敗現象的一個因素,而新聞報導則揭示許多災區的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也存在著猖獗的腐敗行為。 INSEAD運營管理學教授鹿克.凡.沃森霍夫( Luk Van Wassenhove )嘗試找出人道救援行動存在猖獗腐敗現象的原因。
“腐敗基本上有三個主要來源,這取決於你的定義。最主要和最易產生問題的一個因素是缺乏真正專業的製度、人員和程序。例如,不完善的採購程序可能導致較高的成本,因而浪費了本可用於購買更多物資的資金。又或者,讓貨車司機有機可乘偷取燃油供自己使用。腐敗的第二個來源是在衝突地區食物被盜並在當地市場上出售圖利。這有時是很難避免的。例如,我們知道,向索馬里提供的糧食有部分最終落在游擊隊手中,並被用來換購更多的武器。但這能夠成為停止向當地饑民運送糧食的理由嗎?第三個腐敗來源是服務提供商,如包租的飛機。運送援助糧食的飛機,回程時可能會藏有武器或毒品。這種情形無疑也需要嚴格的監察,以杜絕其發生。人道主義救援行動常常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進行,我們應該充分地支持他們。人道救援行動人員不會參與腐敗活動,但一些腐敗勢力可能藉機而起。”
風險顧問機構擬定了一系列的宜忌清單,指導企業在全球高風險地區營運時如何避免賄賂陷阱。他們建議的許多步驟其實都是簡單易行而必要的。至於企業或個人能否遵行這些建議則係於自己的誠信和對濫權行為的判斷。
道德可否傳授?
這是全球各地商管學院經常探討的問題。道德和社會責任是許多領導力和管理學培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學院透過小組坦誠討論來探討這個問題,有些則透過邀請白領罪犯現身說法來探討該問題。 INSEAD的史密斯教授說,他的職責不是要教導學員們成為具有良好道德的商界領袖,而是鼓勵他們“思考在業務經營中面對的道德問題,以明了各種行為的後果以及他們的責任。最終他們的判斷將決定他們的行為。”
許多商界人士對此只是苦笑,但巴雲.達拉爾等人則較為樂觀。
“我屬於樂天派。過去幾年的事情發展顯示印度是可以改變的。我知道事情不會一下子改變,但考慮到賄賂惡習根深蒂固,目前的改變已不算慢。

轉載:insead 2011年11月22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