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Groupon中國水土不服 高朋網大裁員

那些半年多前在數倍薪金誘惑下加盟高朋網的員工,或許沒想到這家中國團購市場“混血兒”的裁員來得這麼快、這麼猛。
  記者從多位元高朋網內部人士處獲得證實,高朋網近段時間正經歷連續性規模裁員。“最近差不多每週都會有人陸續離開公司。”一位元高朋網中層員工告訴記者,裁員從7月份到現在,仍在進行中。
  “這些(裁員)都是通過公司內部電子郵件進行溝通的,知道的人很多。”83日,另外一位剛離職的高朋前人事部門高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實際上近幾個月來裁員有好幾次,我記得最清楚的是,6月份的時候要求各個部門的主管都拿出5%的裁員名單,然後HR開始找名單中的員工談話。”
  高朋網由美國Groupon和中國互聯網企業騰訊合資組建,強大的股東背景令其在中國團購市場備受關注,而此番裁員則為外資互聯網企業的所謂“中國滑鐵盧”增添了又一新鮮案例。
  對此,高朋網首席運營官(COO)歐陽雲在83日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給出的說法則是:“高朋網沒有進行規模性裁員,而是進行正常的人員調整。”
  高朋網人事動盪
  歐陽雲告訴記者,確實有一定的銷售人員因為業績不達標而被正常調整,而且裁員只涉及銷售人員。
  不過,這與記者獲得的資訊並不一致。“4月份開始就有一次裁員,當時是針對銷售部門,5月份的時候也在繼續。”上文提及的高朋網前人事部門高層表示,“而到了6月份,多個部門都被要求有5%的裁員指標,而不僅僅是銷售部門。”
  “各個部門都在裁人,高朋在全國40個左右的城市有布點,目前不少三線城市的點將直接被撤掉。”而上述高朋網中層員工則向記者透露,“拿上海辦公室舉例,和他一起最早一批進公司的人中,目前剩下的不到十幾個。”
  “有一些是正式員工被裁的,還有大部分員工是在試用期到期後公司不繼續聘用的。”該高朋網中層表示。
  記者從高朋網內部員工處瞭解到,由於當初高朋網和中方員工簽署的是為期三年、試用期6個月的勞動合同,目前最早進入公司的北京、上海等地的員工陸續到了需要轉正的時間,而其他二三線城市的員工仍然在試用期。
  而這一點也從高朋的正式聲明中得到了部分證實。高朋方面表示,高朋發展迅速,新入職員工很多,其中有人未能通過試用期,也有新員工因為不適應公司業務或文化,或有更好的個人發展方向而辭職。
  北京高朋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謝向陽表示,試用期也屬於勞動合同期,如果公司在合同期內解除和雇員的雇傭關係,就可以被視為裁員。他補充說,如果是大規模裁員,公司註冊地所在的勞動監察部門應當可以予以警示。
  從高調招募到低調裁員
  “當初招人是有指標的,現在裁人也是有指標的。”上述高朋網前人事負責人表示。
  20111月,Groupon通過與騰訊合資的方式進入中國團購市場。2月底,高朋網在經歷多次中外雙方的合作波折後,終於正式上線。代表Groupon對高朋進行投資管理的是德國Groupon My City Deal公司。它在20093月被Groupon收購,並成為Groupon海外市場拓展的主要執行方。
  強大的股東背景,讓高朋網當初在人員招募上高調出擊,並迅速建立起了一個多達3000人的團隊。
  為了吸引大批人才,高朋網當初高薪聘請其業務團隊,一個銷售部門的經理可以得到每月底薪2-3萬元的豐厚待遇,即使基層銷售人員,每月底薪也在25003000元左右,高出本土團購網站一大截。
  “當時Groupon My City Deal總經理Oliver Samwer很清楚,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一個網路公司要做出業績根本不可能,所以他通過急速擴充人數,希望讓投資者覺得Groupon在中國市場已經很成熟了。”一位高朋網內部人士如此分析。

  與最初外方把控大權的情況不同的是,半年多以來的時間內,中方高層正在試圖改變這一局面。對於當初外方草率招募的員工,中方認為很難管理,並且魚龍混雜,裁員於是浮出水面。“一開始只是變相暫停招聘,規定薪金漲幅,後來就變成裁員了。”一位前高朋員工表示。
  與此同時,在高朋初創期由德國方面雇傭的外籍員工,大部分已經去職。“由於業務發展不好,許多外籍高管有的也沒事做,因為種種原因離職了。”上述高朋網中層表示。
  “欲速則不達”
  “高朋這半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經歷,我幾乎都親身體驗,完全可以寫成一本書了。”上述中層人士笑言。
  根據Marbridge諮詢的資料,高朋網每個月花在google和百度的廣告支出達1500萬元,而這一數字相當於其每月銷售額的很大比例。如今伴隨著裁員的推進,其廣告支出也同時在萎縮。
  “欲速則不達。”上述高朋網中層表示,“現在整個團購業幾乎沒有能持續盈利的,而高朋的情況更糟,整個戰略讓我很失望。”
  而一直困擾高朋網的中外運營思路差異也為其目前的境況提供了注腳。該中層透露:“中國的團購市場很多東西是老外看不懂的,比如即便貼錢也要賺人氣的虧本買賣,老外想不通,他們會問寧願虧十幾萬一單的生意為什麼要做。”
  “原來我們和客戶的合同都還是英文翻譯的,有很多條款完全不合中國國情,後來也改成了中文版本的。”一名基層銷售員工表示。
來源:21世紀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