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靠本勞或外勞 「太多討論是天邊雲彩」

2011/07/18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報導】
新北市板橋區一棟五層樓舊公寓裡,住著孫家五人,牆上泛黃的全家福照片,擠了孫氏夫妻及十個孩子。 現實生活裡,粒腺體缺陷的遺傳魔咒,已有五兄弟姊妹發病,甚至有第三代成員因此過世。
居服員陳先生每周到孫家六天,花一小時幫三十八歲的孫弟弟洗澡,餵他吃飯。孫先生說,「弟弟都喊陳先生『哥哥』,我們餵飯,他不太吃,『哥哥』不管餵多少,他都吃光光。」六月底,新北市長照管理中心還為弟弟新增居家物理治療。
住在新北市中和區的廿歲邱小弟,幼稚園時就診斷出重症肌無力,不只常年需坐輪椅,即使夜晚入睡,也無力翻身,每隔一、兩小時,媽媽就得起身幫他翻身。
居服員張小姐,每周到邱家五天、每回兩小時,幫他沐浴,陪同散步,並做些簡易關節運動。邱小弟最怕被送到機構照顧,「因為會被迫包上尿布」。
在台灣,究竟有多少需要長期照護的人口?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處長蔡淑鳳說,包括無法自我照顧、社會參與的人,恐多達七十萬人。幾乎每卅人,就有一人需長照協助。
不過討論多年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草案,前年底就送進行政院,就是不見動靜。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說,長照服務體系還沒建立,現在談保險「太離題」,哪些對象該納入長照體系,也僵持不下。他說,社福界的理想很高,但「愈理想,愈遙遙無期」,應該先把體系建立起來。
「現在還不是推長照保險的時候」。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吳淑瓊直截了當給了她的答案,付了保費,不能沒提供服務。但是,現階段國內長照人力、服務供給根本不夠,長照保險開辦的下場就是給現金了事。
台灣目前面臨的兩大問題是:外籍看護與本國看護的拔河?在地老化或送安養機構孰佳?
幾乎所有的學者都抱持「應發展本國看護為主」的理念,也認為在家安老是最好的選擇。現況卻是外籍看護「反客為主」,每年還以一、兩萬人速度成長,安養機構愈趨成長。
對此,吳淑瓊認為,不放棄現金給付,只會更助長機構及外勞,擠壓其他類型服務的發展。換句話說,機構、外勞的兩極化的高度發展勢將更嚴重,更與先進國家長照社區化的趨勢背道而馳。
楊志良說,每年用來支付外勞的薪水,讓台灣付出龐大社會成本,「為何不多花四百、八百億元,建構以本勞為主的長照體系,還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他說,台灣要立刻停用外勞是不可能的事,但長遠來講,一定要排除外勞,「差別只是長痛或短痛」。
但是,爭議十多年,還是未見起步。學者的理想,無法解民眾的燃眉之急。就如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所講的,家屬盼的是執行,不是長期規畫,「太多討論都只是天邊雲彩」。
全文網址: 靠本勞或外勞 「太多討論是天邊雲彩」 - 讓人敢於老去的制度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31198#ixzz1STJwgEOY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